市场调查||经销商诉苦:当“流通渠道”不“流通”,酒业是否还能“都挺好”?
|| 市场调查 ||
渠道上演“冰火两重天”,一边是如日中天的华致、1919、酒仙网,在新零售的赋能下为超越想象进一步雕琢;另一边,经销商的日子却在不停倒数。
在白酒行业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,茅台市值不断刷新纪录,五粮液股价破百,似乎一切都在为白酒行业上演“都挺好”造势,但事实真是如此?
如今的白酒渠道正在上演“冰火两重天”的戏码,一边是如日中天的华致、1919、酒仙网等在新零售的赋能下为超越想象进一步雕琢;另一边,悖离了行业发展大势的经销商的日子,却一直在不停倒数。
有数据显示,目前中国登记注册的烟酒店达700多万家,其中很大一部分经营状况不理想。这与传统百货陷入“倒闭潮”如出一辙,面对扑面而来的消费新潮流、商业新模式、新零售新技术,传统渠道已然颓势加重。
在白酒行业,便是渠道的“大洗牌”,渠道压货成为常态,中小经销商库存变身“堰塞湖”,铺货难、陈列难、动销难这“三大难题”成为压垮流通渠道的“最后稻草”,越来越多的经销商、终端商对流通渠道望而却步。
就目前来看,卡牌的A面呈现的是烟酒店、商超、中小经销商价值的流失,B面则是名优厂家、酒业大商、线上流通平台对市场的大快朵颐。这当中,“利润”被来回切割,流通渠道环节中,便没有人愿意“接招”。
受经济下行、消费升级、消费趋势理性回归等大环境的影响,进入淡季期的酒业在市场层面的问题立即凸显。近两年,厂家加强终端直销、新零售与电商在不同程度上对大量客源的截取,流通渠道的随机购买率已经大大降低,烟酒店及一大批经销商被“锁死”。
在陕西市场,不管品牌强弱,都面临着在流通渠道,团购渠道,电商渠道,连锁渠道等多方面的难题。
而对于终端线来说,也会出现被厂家“放鸽子”的情况。某些厂家政策不完全兑现、流通渠道与团购渠道之间的价格冲突,在商超卖场的“低价抛量”等行为也大大降低了终端商“接招”的欲望。
而广东某大商向快讯君透露,产品单一化,利润薄,很多经销商甚至“裸价”出货,由于厂家为了节约成本不再为经销商提供后期服务,即便是与酒企官方旗舰店、电商平台阿里、京东、1919、酒仙网等展开合作,但需要承担一系列后续服务,例如包装、破损、泄露等成本。
即使是电商渠道,以“促销活动”为障眼法反复打价格战也已经屡见不鲜。
近几年,体验营销的盛行、茅台加强直营比例、五粮液提出对经销商实行分品放权可以窥探一二,酒厂的关注度已经从渠道商向消费者转移,新一轮渠道变革似乎又在酝酿当中。外界资本的注入、新零售对渠道通路的改变、对消费环境、消费习惯的影响愈发明显,处于十字路口的经销商有的出师未捷身先死,有的悄然离场,有的依然在挣扎徘徊。
从“渠道为王”到“终端为王”,很多经销商开始选择代理属于自己的“控价产品”,价格有提升空间,利润可观。在河北,多数经销商在这轮渠道变革中显得束手无策,大部分经销商更愿意做自己的产品,然后通过圈层营销一步步打开人脉,进行团购,但这样的方式仅仅是“糊口”,短期内难以看到收益。
除上述情况以外,在广东地区,酱香热为经销商带来了一些机会,经销商选择代理一些年份老酒,酱酒等产品,而更多的经销商则将酒业从主业位置上剥离,利用已有的人脉资源开展其他产业,将酒业变成“副业”。
可以看到,寡头竞争时代,渠道经历了来自多重外力的“切割”,一步一行显得乏力,而结果是由旧渠道中诞生出的“新渠道”,新旧势力的拉锯战,最终折损了的这一批“势力”终将被时代遗忘。厂商博弈中的利益分歧,规模化、平台化成为趋势,单兵作战必将退出舞台。上游对于共同体业态的超强反应与积极驱动,下游粗放式、零散式生存法则。
在这一轮洗牌中,酒类流通场景正在被重构,呈现多远化发展,新的赛道上,不思不变就会被搁浅,资源互补、利益共享就是建立白酒价值链的一种结构形式。
关于经销商们的“诉苦”,您有什么样的看法?快讯君文末等您留言……
文|杨欢编| 邓江林 制作 | 李一卓
来源|糖酒快讯(ID:tjkx99)
本文为【糖酒快讯】原创文章,欢迎转发、分享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,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。